幸福快乐每一天
当前位置
首页 > 湘绣文化 > 湘绣技法
湘绣工艺质量要求及绣制工时

    

      湘绣的工艺流程规范而严谨,以使绣品达到完美的艺术效果。创作稿件应适应时代审美的要求,刺绣的粗细、装饰的档次,都应根据产品的市场走向来确定,以使工艺质量达到优良,装裱后的成品密、净、短、活、光、亮。



     湘绣虽然是一种工艺,但也是一门刁艺术,在从事湘绣工艺创作之前,还需要有一些必要准备。清代道光元年(1821)刊行的《绣谱》,是我国刺绣有史以来的第一部专项著作,作者是丁佩,文中对从事刺绣应遵循注意的工艺与艺术准备作了详尽论述,并确立了刺绣的基本评判标准。丁佩,字步珊,是清代嘉庆、道光年间的著名刺绣艺术家。关于她的身世,史籍记载甚少。《萝窗小牍》等都说她是江苏省云间或华亭(今为上海市松江县),曾在江苏无锡居住,是个有学识、多才多艺的妇女。在封建社会,作为一名女性,她在“问安、视膳之余”,利用家务空闲,“拈针理线”,从事刺绣,而且“乐此不疲”,热爱这一事业,达到了很高的艺术水平。遗憾的是,她的作品没有流传后世,但是她的不朽著作《绣谱》却是留给我们的一份宝贵遗产。


     《绣谱》全书共分择地、选样、取材、辨色、程工、论品等六章,共五十三节,约九千字,议论精详,对刺绣的工作环境、创作设计、材料、工具、色彩、工艺特点、艺术鉴赏等,进行了比较全面和系统的论述。


      这是丁佩个人在长期艺术实践中丰富经验的总结。但是,她在《绣谱》中谦逊地说,自己身居闺阁,“见闻浅隘”,在“绣余清暇”之间,不断总结经验,偶有所得,就濡笔写作,时间长了,“积久辄成篇帙”。起初这也仅仅是“自用而已”,不敢“出以示人”,后在前辈、好友们的督促和帮助下,才得以刊行于世。


      首先,丁佩对刺绣历来都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,而且“古无成书”(从前没有著作出版)的状况极为不满。她指出,刺绣“大而施之庙堂,小而饰之缎(音般,束衣带)(古时佩巾,有如今之手绢),用途极广,和人民的生活有密切的联系。古人对于刺绣“未有谱之者,以其无足轻重”的态度是错误的。大概正因为如此,所以丁佩才毅然发愤写了《绣谱》这一留传后世的不朽著作。刺绣,“以针为笔,以缣素为纸,以丝绒(线)为朱墨、铅黄”,它“取材极约,而所用甚广”,和书画一样,同样是高超的艺术,是“闺阁中之翰墨”。从某些方面来说,“书画皆可以乘兴挥洒”,而刺绣“则积丝而成,苟缺一丝,通幅即为之减色”,所以刺绣“较他艺术难”。在清代,像丁佩这样一位地位普通的妇女,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,对刺绣在文化艺术中的地位作出应有的评价,是很可贵的。


      丁佩在艺术创作上最主要的特点,就是写实的创作思想和方法。她强调指出,在万物中,“一物具一物之理”,刺绣画稿设计和绣制必须首先认真观察生活,使绣制的艺术形象符合生活的真实,即要“审理”。评价绣品的优劣,首先是“像形惟肖”,“不失矩度”,即要真实。如果“草高于屋,树软如棉”,只求布置上的好看,而“理未安”,违背了生活的真实,即增其丑也作为一名艺术家,丁佩平时很注意观察生活,从自然界的美丽景色中汲取艺术的营养。丁佩后来回忆,有一年春天,她乘船从安徽探亲回家,船过梁溪,只见阳光斜照两岸山峦,萦绕在山腰间的云雾,五彩缤纷,景色非常迷人。


      于是,她在回到松江后,立即用“退红(浅红)绒(丝线)掺以牙色(似浅牙色而略微红)”,绣成“遥山一桁”。绣成后,只见“山椒新绿成林,溪中碧水鳞次”,连她自己也“顿觉耳目一新,此画家所未到也”(连画家也没有达到)。

联系方式
CONTACT US

客服电话:0731-88572206,18900751880

客服微信:18900751880

公众号IDpinxiuzhexx

邮      箱:65393702@qq.com

京东商城:https://pinxiuzhe.jd.com

淘宝网店:http://pinxiuzhe.taobao.com

官方网站:http://www.pinxiuzhe.com

运营中心:长沙市开福区伍家岭生活广场5栋

刺绣基地:长沙市开福区沙坪镇(湘绣之乡)

关闭
用手机扫描二维码关闭