幸福快乐每一天
当前位置
首页 > 湘绣文化 > 湘绣知识
湘绣渊源:湘绣的历史和发展


中国的刺绣究竟源于哪个朝代?至今仍是一个谜。我们现在所能见到的最早的刺绣恐怕要算殷商和西周了,从那个时期的出土文物来看,粘附在泥土上的丝织物的纹路和刺绣的花纹依稀可见。特别是在1982年从湖北江陵马山一号楚墓中,出土了绣衾和禅(单)衣,上面绣着龙、凤、虎和花卉等,形神兼备,绮丽多变。证明刺绣在中国已有几千年的历史,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,刺绣现已形成了较高的工艺水平和独特的艺术门类。

人们一定会想,为什么会出现刺绣呢?其实,最主要的因素是由两个方面决定的:

第一、说到刺绣不能不说丝织,可以这么说,是丝织的产生和完美造就了刺绣的诞生。春秋战国时期,农业比之以前更发达,男耕女织成了这一时期的重要经济特征,几乎家家种植桑麻,从事纺织。由于当时的养蚕方法已经十分讲究,因此所缫出的蚕丝质量很高。其纤维之细之均,可与近代相媲美。发展到西汉时,从1972年湖南长沙马王堆西汉墓出土的织锦来看,每根纱由4-5根丝线组成,而每根丝线又由14-15根丝纤维组成,也就是说每根纱竟由54根丝纤维捻成。如此高的丝纺水平,同时也推动着染、绣的发展,使它的成品更加美观和更富表现力。


第二、社会等级制度的强化和人类审美感的提高,商品制

的形成也是一个重要因素。早在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过渡期间,华夏民族的部族联盟首领在举行重大庆典、祭祀等礼仪活动时,必须穿着绘绣有日、月、星辰、山、水、龙、华虫(雉鸡)图纹的上衣和有宗彝、水藻、火、米粉、黼、黻、等图形的下裳(裙)礼服,后世称为“十二章服”并形成定制。进入春秋战国时期,刺绣工艺逐渐成熟,这可从近百年来的大量出土文物中得到印证。这一时期的刺绣有经过夸张变形的龙、凤、虎等动物图案,有的则间以花草或几何图形,虎跃龙蟠,龙飞凤舞,刻画精妙,神情兼备,布局结构错落有致,穿插得体,用色丰富,对比和谐,画面极富韵律感。

进入秦汉时期后,刺绣工艺已相当发达。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东汉王充在《论衡·程材篇》中所描述的:“齐郡世刺绣,恒女无不能;襄邑俗织锦,钝妇无不巧。日见之,日为之,手狎也”齐郡临淄(今山东临淄)为汉王室设官服三所,织工数千人,每年耗资万万。在前汉武昭之世,不但帝王之家是“木土衣绮绣,狗马被缋(毛织品)”,就连一般的富人也服用“五色绣衣,缛绣罗纨、素递冰锦”,而且座卧的席子也要“绣菌”,床上帐幔也是“黼绣帷幄”、“锦递高张”。甚至死后殉葬的口袋也是“缯囊缇橐”。民间如此,朝廷贵族也不待言,他们的宫室以丝织藻绣装饰,以至“屋不呈材、墙不露形”,甚至“柱槛衣以绨锦”,其奢侈程度可见一般。汉代刺绣的空前繁荣,使刺绣的艺术处理又前进了一大步,在马王堆一号汉墓里的竹简“遗册”中记载着三种刺绣名称:“信期绣、乘云绣、长寿绣”。

到了汉末、六朝时期,中国便开始进入“像教弥增”(佛教因造像众多,故也称之为“像教”)的时代,因而兴盛了绣制佛像之风。1965年在敦煌莫高窟发现了北魏的一佛两菩萨说法图刺绣残片一件,用几种彩色丝线绣出佛像、菩萨、供养人和相应的文字,供养人的长衫上绣有忍冬纹和卷草纹,示意着以佛教为代表的外来文化与本土文化的相互交融贯通,并在刺绣中得到反映。说到这一时代的刺绣,不得不说说三国时期吴王赵夫人的“三绝”——机绝、针绝、丝绝。据张彦远的《历代名画记》中记载:“吴王赵夫人,丞相赵达之妹。善书画,巧妙无双,能于指间以彩丝织为龙凤之锦,宫中号为“机绝”。孙权尝叹,蜀魏未平,思得善画者图山川地形,夫人乃进所写江湖九州山岳之势。夫人又于方帛之上,绣作五岳列国地形,时人号为“针绝”。又以胶续丝发作轻幔,号为“丝绝”(见壬子年《拾遗记》)。汉末、六朝刺绣的另一个显著特点是开始出现了人物形象,为今后的人物绣品开了先河,具有十分重要的艺术意义。



联系方式
CONTACT US

客服电话:0731-88572206,18900751880

客服微信:18900751880

公众号IDpinxiuzhexx

邮      箱:65393702@qq.com

京东商城:https://pinxiuzhe.jd.com

淘宝网店:http://pinxiuzhe.taobao.com

官方网站:http://www.pinxiuzhe.com

运营中心:长沙市开福区伍家岭生活广场5栋

刺绣基地:长沙市开福区沙坪镇(湘绣之乡)

关闭
用手机扫描二维码关闭